|   根据小说《张先生和张先生》改编的电影《虚无的焦点》剧照
 
 王泡小泡:“收到一封妈妈的来信,她曾经是恐同甚至反同的,她抱着恶心的情绪去读我的小说,从一开始的恶心,到理解,再到后来就算自己的儿子是同性恋也可以接受……我其实一直相信文字有力量,也许只是微弱的一点点力量,但它存在,就是希望。”(2017.08.21)
 
   
   
   
   王泡小泡,你好!
 小泡,作为80前的女性读者,去年开始第一次阅读你的作品《张先生和张先生》。
 杨春子的那一跳,让我哭崩!
 记忆中,只有阅读文革题材、知青题材、莫言先生的《丰乳肥臀》和《蛙》曾经看哭过,我这种泪点高的读者,《白鹿原》和《墓碑》都没哭。
 我有俩个儿子,因为想了解男孩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哪些诱惑,才开始寻找这类似题材的书籍看。
 在这之前,我是恐同的,是反同的,任何文笔美好的耽美作品都无法引起共鸣,因为本质上我觉得这是恶心的,是变态的。
 《张先生和张先生》以第一人称和“老娘”为叙述模式,我边看边觉得恶心;看到杨春子虐动物,更加认定了这群人是多么变态,这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已经先入为主安营扎寨,不会轻易改变。
 杨春子纵身一跳,我突然就哭了,哭得哇哇的。
 故事易随时间的流逝逐渐褪色和陈旧,甚至退出人们的记忆,唯有触动内心的情感会留在记忆里。
 这时,我才审视自己,我那些顽固观念需要纠正。
 我又看了小泡的其他作品,从《迷失北京》到《澡堂》。
 与满屏傻白甜耽美作品和浮夸的角色分属两个档次,文笔老辣,极其真实。
 小泡的作品应该会召不少骂吧?
 好的作品除了会讲故事,还要探讨人性,作者将黑暗的写出来,不加以自己的点评,让读者自由的思考。
 因为读了小泡的书,尤其是杨春子,我开始关注同志人群;再听到儿子回来告诉我,他那位娘娘腔同桌又被欺负,他又帮同桌打架的时候,我不再反感,反而鼓励儿子保护弱者。
 曾经的我,认为娘娘腔是装出来的,忽略了这是天生的,是无法选择的一个群体。
 我甚至想到七年后,到那时已经成年的儿子告诉我,他也是同,我会怎样?
 我会告诉他,作为一个成年人,需对自己负责,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我这个做母亲的,只能给他第一次生命,并且引导他直至成年,成年后的人生,我无法再替他做决定。
 从一个恐同、反同者,变为支持者,也是很神奇的。
 在这里要说一下,我对支持者的定义,并非腐女,而是包容同志群体不歧视的支持者。
 小泡,写作是条孤独的路,路上会遇到很多漫骂和讥讽,同时也能收获很多关注与善意,扛住每一句骂声都需要勇气。
 当我看到小泡的自我评价“用身体挣钱,用灵魂写作”的时候,觉得你真是位可爱的仙女,只是暂时流落凡间而已。
 小泡的书很值得流传后世,也许N年后,大中华地区真正实现同异平权的时候,大家还能记得,曾经在那个看不到曙光的年代,还有这样一个灵魂作家写出了当时的环境下是怎样一种生存状态。
 我们能等到平权的那一天吗?也许吧?谁知道呢?1988年90%的东德人都不相信柏林墙会倒塌,甚至认为自己永远无法等到那一天。
 小泡,由衷的建议你,注册T推帐号和F脸书帐号,T可以用笔名号,F必须用实名号,注册与经营这两个号都要花时间和精力,但回报是超值的。
 T号的截图已经发给你了,貌似有人已经在T抢注了你的笔名。
 作为在国内有引响力的男同作家,小泡应该考虑替圈内人发声,不是大谈平权之类的话题,那样帐号会被黑,就在T或F上同步推送一些圈内小故事,小段子,这样会吸引更多华裔关注并转发。
 随着时间积累,关注你的人更多,外媒要采访,国内骂做秀,扛得住是靠修为,扛不住是练修为,这真没什么。
 另,我也文学爱好者,业余时间也要写写东西,我的书《杀羊羔》自费在香港出版,一本不卖,倒帖钱印出来送给中老年读者,因为这类读者群看不来电子书。
 我的书也招了不少骂,T和F帐号注册后,渐渐吸引了很多人关注,有很多读者互传电子书阅读,然后来T和F上给我留言。
 小泡,我们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一滴水的力量,也是微弱而不可忽视的。
 附上一首诗,与小泡仙女共勉:
 《如果》
 作者/曼徳拉
 如果 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
 如果 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
 如果 自觉无力发光的,那就蜷伏于墙角。
 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
 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
 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
 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却不可扭曲如蛆虫。
 罗曼
 2017-8-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