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香港大学的新药再一次刷了屏,作为一个专注艾滋病和性健康科学普及的工作者,小编每隔一段时间就能看到类似“治愈”、“突破性进展”的文章,那么这次香港新药该怎么看? 
   先看看新闻原文:
 
   香港大学宣布,该校研究团队研制出一种新型抗体药物,能保护细胞不被艾滋病病毒感染和清除艾滋病病毒,并在小鼠身上成功进行实验。
 港大医学院研制出一种新型的抗体药物“串联双价广谱中和抗体”(BiIA-SG),可有效抑制所有测试过的艾滋病病毒株,并促进清除小鼠体内的潜伏感染细胞。这项研究为BiIA-SG作为一种新型抗体药物,用于艾滋病病毒预防和免疫治疗提供了概念验证。
 
   香港大学宣布:
 新药可清除艾滋病毒
 具体试验数据和药物机理太专业了,小编就不上了。从上面的文字中我们能看到这个新型药物目前只在小鼠上进行了试验。而小鼠试验只是药物临床研究的前期阶段,离最终药物上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临床研究包括:
 临床前研究——动物实验
 研究新药申请
 临床研究
 临床一期
 评估安全性。首次应用于人体,志愿者为20-100人。70%的药物可通过一期研究。
 临床二期
 检测有效性。参与者为100-300人。仅30%的药物可通过二期研究。
 临床三期
 大规模检测。参与者为1000-3000人,为期1-4年。仅25%-30%的药物可进入下一阶段。三期临床研究通过后,可向有关部门申请药物上市批准。
 注册——批准使用
 批准——可开处方
 上市后研究——四期临床研究
 继续追踪药物的长期效应和对人生活的影响。
 
   (图片来源: Clinical Studies Explained, Huntington’s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从上面可以看到,临床研究有着一套科学严谨的程序。绝大多数“新药”会在临床研究的各阶段失败。即便是全部顺利通过,从动物试验到药品上市至少也要经过7-15年。如此严格的临床研究也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健康,避免不合格药品。
 
   小编在开头提到那些“治愈”、“突破性进展”的新闻,多数都是临床研究不同阶段的研究成果。动物实验、一期或二期的试验成功固然重要,但这只是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
 所以我们看到这类新闻时要保持清醒。了解还有很多研究人员在为攻克艾滋病努力,并不时取得新发现。但不是每一项新发现都能修成正果,突破性的药物也不会那么快上市,首先要做的是保护自己的健康,活到艾滋病真正被攻克的那天。
 
   信息来源:综合新华网、上海心生SCMC等
 
   |